聯合心理諮商所的鄔榮霖諮商師分享說,有一次他到銀行辦事,遇到一位面無表情、態度冷淡的行員,不論問她什麼,不是兩、三個字簡短回答,就是一個字也不應;幾分鐘下來,弄得連平時溫和的他也「火」了起來,只好直說「請主管出來」。沒想到,抱怨並未換得這位行員的態度改變,反倒是鄰座的行員與主管,不斷地賠不是、積極處理問題,而過程中卻沒有人與這位態度不佳的行員有互動,或為她解釋,就彷彿她只是像空氣一樣存在而已…。
鄔榮霖諮商師分析,這種情況很可能就是產生了「職業倦怠」;一般「職業倦怠」會以三種方式來表現,分別是:
1.情緒耗竭:感覺「筋疲力盡」,有無法專注的無力感。
2.缺乏人性(去人性化):將「人性」與工作分離,對工作內容不滿之處會「冷嘲熱諷」。
3.成就感低落:工作成果不受肯定,所以認定「再努力也沒有用」。
不論哪一種,最後都很可能表現得「冷漠」或常常「冷嘲熱諷」,甚至將情緒轉嫁到客戶身上;而上面提到的冷漠行員,最接近的就是「缺乏人性」的類型。
職涯漫漫數十年,很多人都是在不自覺之下,走入倦怠的情境裡的;說起它的成因相當多,可能是工作過量、有責無權、薪水太低、小人文化、利益導向過重,或價值觀衝突、老闆偏心……等等,有時需要一番審慎的分析才能斷定。
然而,有時候倦怠並非由職業引起,可能彼此混淆,例如:中年危機、身心重病或家庭問題…等等;當讀者的自我分析已經無效,也請不要吝惜向諮商團體求助。
(資料來源:董氏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