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我的一位新病人。在這家公司工作快10年的她,是大家公認的大好人。不僅能力強、脾氣好,而且她似乎有一種魔力,能讓同事們願意將心事講出來給她聽。不僅在工作上是如此,她的許多朋友也都將她當成傾訴心裡秘密的對象,她一直都以自己擁有這種能力為傲。
直到最近她發覺自己似乎有些地方不對勁了。首先,她越來越容易失眠,這種情況幾乎不曾出現過。其次,她變的容易哭泣,有好幾次她如同往常在聆聽同事抱怨一些瑣事時,她竟然反常地當著同事的面啜泣起來,把這些同事嚇得手足無措。還有她發現自己突然食慾大減,體重也少了5、6公斤。她懷疑自己是否換了憂鬱症,因此前來求診。
大好人的情緒過勞毒素
這樣的案例其實在心理治療室中經常出現。患者通常是家人、朋友或同事眼中EQ抗壓性很高的人,但卻突然出現身心失調症狀。例如像是睡眠障礙、食慾改變、情緒低落、疲勞感…等。
這些大家眼中的「大好人」,或許人前表現開朗樂觀,其實心理上已經慢慢染上許多複雜的情緒過勞的因子了。第一種情緒過勞因子是「壓抑」,源自於想要維持自己在大家眼中高EQ的形象,所以就算感受到任何負面的情緒,也絕不允許自己表現出來。
第二種情緒過勞因子是「內疚」。大好人潛意識中把自己當成是「聞聲救苦」的觀世音菩薩,以為自己可以幫助每一個前來求助的人,一但發現自己無法幫助對方,心理上就會感受到十分內疚,責怪自己當初為何不多做一些努力。
大好人易患的第三種情緒過勞因子是「沉溺」。由於幾乎每天清醒的時刻,情緒都處於壓抑以及內疚的負面狀態下,因此對於其他情緒(如喜悅、憤怒、寬恕)的表現以及感受力變得越來越不敏感。
1995年刊登在《高級醫學期刊》(Journal of Advancement in Medicine)的一篇研究報告首先指出「僅僅花5分鐘沉溺於負面情緒痛苦的志願者,免疫球蛋白A(IgA)水平會下降,並且持續至少5個小時都處於低水平」。免疫球蛋白A是一種重要的人體免疫系統抗體,它可以幫助人體抵抗入侵的細菌和病毒。之後有許多相關的研究也都證實或暗示「僅僅是對某種情緒的回憶,也會強烈影響一個人的身心健康」。
把情緒過勞當作是禮物
這些身心症狀在精神醫學上並沒有明確的病名歸類,通常也很容易被診斷為憂鬱症。但是如果以抗憂鬱症的藥物以及心理療法治療患者,並無法獲得良好的效果。又因為這些症狀以及成因與「慢性疲勞徵候群」(過勞症)有許多相似之處,因此我們可暫時稱它為「情緒過勞」。
與工作過勞不同的地方在於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從「心」改變情緒過勞對我們健康的衝擊。這包括4個對自我認知以及行為的重新檢視與調整:
1.找出導致情緒過勞的不合理認知
「我不能讓任何一個人失望」、「每件事情我都必須做到完美」、「我千萬不能表現出不耐煩的樣子」…這些都是導致情緒過勞的自我對話。
2.以新的合理認知替代過去過去不合理的認知
相較於上列的不合理認知,逐漸以這些內在對話替代。「沒有人是十全十美的」、「有些事情我只能盡量去做,但後果不是我能控制的」。
3.對自己的情緒忠實
從大好人的臉上,我們彷彿只看的出幾種「完美的」表情。但事實上,只要不傷害他人的情感,在適當的情境之下展露情緒,會讓旁人覺得你更真實。
4.善用自己的正面情緒
臉部表情專家告訴我們,我們的面孔雖然只有44條肌肉與2根骨頭,但卻可以製造出超過7000種不同的複雜表情!更有趣的是你的表情對旁人具有強大的感染力,不是有句話說「伸手不打笑臉人」嗎?好好善用你的微笑吧。
你或許會問「如果我都做到了,對我有什麼好處?」在上面提到的那項實驗中,研究人員發現讓另一組志願者花5分鐘集中注意力於正面情緒(關心與同情)後,發現他們的免疫球蛋白A的水平升高了,並且持續至少6個小時都停留在高水平。
情緒過勞心理檢測
計分方式:
1. 第1、3、5、6、7、8題,每題回答「從未」得0分;「偶而」得1分;「經常」得2分;「總是」得3分。
2. 第2、4題,每題回答「從未」得3分;「偶而」得2分;「經常」得1分;「總是」得0分。
3. 將1~8題總分加總。
檢測分析:
0~8分— 您是一個情緒相當健康的人,建議您多將您的「秘訣」分享給更多的朋友。
9~16分— 您的情緒已經出現輕微過勞的症狀,建議您檢視自己是否有不合理的內在心理認知,或是過多造成您情緒壓力的外在因素。
17~24分— 您的情緒已經出現中重度過勞的症狀,建議您立刻作完整的身心健康檢查,並與醫師、心理師等專業醫療人員討論改善的方法。
(作者:邱永林 心理師 原文刊登於 常春月刊 2007年5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