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SPA 、打麻將、登山、吃大餐、玩 Wii 、買名牌服飾 … 你紓解壓力的方式是哪一種?長期使用某些不正確的疏壓方式,不僅無法有效紓解壓力,更可能造成反效果,讓你的身心承受更多不必要的壓力。
壓力的身心靈公式
現代人會選擇無效甚至有害的疏壓方式,主要是因為觀念不正確所致。要知道,壓力其實是一種「能量」。當它的強度小於或等於每個人所能承受的臨界點時,是一種正面的能量,因為它可以激發出我們前所未知的潛力。但是當壓力的強度大於臨界點時,就成為負面的能量,因為它會導致身心功能的徹底崩潰。既然壓力是一種能量,根據相關的物理學定律,能量有幾種特性,例如「慣性定律」、「動者恆動靜者恆靜」、「作用力與反作用力」,以及「能量不滅」… 等特性。我們不妨暫時拋開醫學以及心理學的角度,而用「物理學」的角度,試著去瞭解壓力。
首先,壓力可以用一個公式來加以說明:
壓力 = 責任 / 能力
抗壓?減壓?舒壓?
有些人調適壓力的方式,我稱為「抗壓型」。例如每天吃許多各式各樣的營養品、昂貴的藥膳,其目的是為了提高身體的免疫力,不讓自己生病。「抗壓型」壓力調適的問題出在只注重增加自己的能力(身體抵抗力),而忽略了也應適當減輕不必要的責任(如凡事要求完美)。這背後的邏輯其實是將「壓力」當成一種敵人,因此千方百計要想增加自己打仗的彈藥,才能與之對抗。但別忘了「作用力與反作用力」這項重要的能量原則,一股力量你越是反抗,反彈回來的力量越大!
第二種調適壓力的方式是「減壓型」。減壓型典型的反應像是忙碌工作之後,會讓自己看好幾個小時的電視或打電動,也許跟朋友講上好幾個鐘頭的電話。其行為的目的在於讓自己完全脫離壓力情境(如工作),因此會暫時感到一股壓力似乎減輕的輕鬆感覺。但是由於剛開始的那種輕鬆感覺太過美好,因此經常捨不得結束減壓的行為,反而造成失眠、乾眼症、頭痛等更嚴重的後遺症。更糟的是這些後遺症不但削弱了個體面對壓力的能力,而且根據「能量不滅」的定律,需要面對的繁重責任卻一點也沒有少,因此壓力反而越來越大。
第三種是「舒壓型」,這也是最容易讓人產生迷思的一種調適壓力的方法。許多人喜歡經常去作 SPA 或是去國外住 Villa ,享受被寵愛的感覺。如果你的經濟收入不錯,這些舒壓方法並不會帶來明顯的副作用,而且短期內的確會感到提振身心的舒活感覺。於是許多人就此滿足了!以為【 Work Hard 】 a 【 Earn More 】 a 【 Play Hard 】就是解決壓力的完美方程式,其實這不過是落入另一個「增加責任」的惡性循環。
「疏壓」才是王道
那麼究竟該採取哪一種態度與做法,去面對人生與工作中的壓力呢 ? 我認為可以效法太極拳或是柔道兩種武術的精神。這兩種武術的起源以及招式雖然大異其趣,但是招招都是「借力使力」的妙招。想像一下,如果你面對一個身高比你高 20 公分,體重比你重 40 公斤的對手想找你麻煩,你會如何自保呢 ? 最近讀到一個蠻有意思的故事,說明了面對壓力事件,疏導它比抵抗來的有效。
這個故事是這樣的 …
有一名男子,參加完空手道班的晚間練習之後,正搭乘捷運回家。忽然他聽到隔壁車廂傳來陣陣的驚呼聲,接著他看到有一名體型魁梧的中年男子,顯然已經喝了不少酒,跌跌撞撞地往這個車廂的方向而來,有幾名乘客驚恐地離開座位打算避開這名醉漢。這時這名男子正想著「太好了!我苦練多年的空手道終於可以派上用場。」正當他起身擋在這名醉漢面前,準備和他搏鬥時,後頭走來了一位老翁開口跟這名醉漢說話:「你喝了酒了?」醉漢回答:「要你管!」老翁繼續問:「你喝的是哪一種酒啊?我真羨慕你,我也很喜歡喝酒,但是我老婆總是不准我喝。你的老婆一定是個很溫柔的女人吧。」豈知,這名醉漢聽到這句話後,竟然一屁股坐到椅子上,抱著老翁的肩膀哭了起來。原來這名醉漢的老婆剛剛去世,這天晚上他實在太想念她,所以出來借酒澆愁,並沒有想要傷害任何人。
讓我們再回到「壓力」其實可被視為一種「能量」的概念。遇到比自己強大的能量,例如像洪水,最聰明的方法是疏導它到傷害性最小的途徑。最好的做法不是一昧想要跟壓力抵抗(抗壓)、或是暫時讓自己感覺舒服一些(舒壓),而是要從根源做起,增加自己相關的能力並且減少不必要的責任負擔,才能越「壓」越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