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壓力和平共處 3:創意藝術產業 49

躁鬱是靈感的來源嗎
小K今年26歲,是一家廣告公司的創意人員。她第一次踏進我的諮商室時,奇異的服裝風格讓我印象深刻,當然後來我漸漸了解有些從事創意藝術的人士,都喜歡以特立獨行的外表打扮來彰顯自我的風格。小K大學畢業後就進到這公司,一直表現的讓同事以及上司非常激賞,也拿過國內一些廣告競賽獎項。但是最近她發現自己經常無法準時完成工作,熬夜交出去的作品品質也比從前低落許多。公司方面雖然一再給她機會,但是小K心裡知道,老闆已經快失去耐性了。她不明白,自己跟男友的感情穩定,同事之間也都相處的很好,自己到底出了什麼錯呢?因為她不願意到一般醫院看精神科,於是就在朋友的建議下,小K前來求診心理治療。

經過幾次心理治療協助之下,小K清楚地看到自己所面對的「心魔」竟然是躁鬱症!好不容易說服她,躁鬱症需要藥物治療以及心理治療雙管齊下,於是她恢復的情況漸入佳境,也懂了如何照顧自己的身心需求。現在的她已經回復生病前的活力與創造力,甚至會笑著跟別人說她跟畫家梵谷得的是同一種病,所以自己一定也是個天才。

創意工作者的壓力
的確,歷史上有許多著名的創意藝術工作者,生前或是死後都曾被診斷出罹患某種精神疾病,其中又以躁鬱症最多。例如, 梵谷、扥爾斯泰、海明威、韓德爾、舒曼、馬勒、希區考克、貓王、瑪麗蓮夢露 … 等。躁鬱症患者特有的「躁」期症狀,會激發患者暫時擁有過多的體力與靈感,使得他們在短短幾個月內,創造出驚人質量的作品流傳後世。

儘管現代創意工作者的工作條件已經改善許多,但是跟這些偉大的前輩一樣,他們仍需要面對下列的強大壓力:
• 需要大量的靈感:從事藝術或是創意工作的人,經常想要顛覆傳統,因此需要大量的靈感。但靈感可不是像生產線,固定幾分鐘或是幾小時就會自動跑出來一個,於是這就造成創意工作者的壓力來源之一。
• 面對他人主觀的批評:創造出來的作品,通常只有作者自己才知道是花了多少嘔心瀝血的心力。但是其他人看到的只有作品表面的呈現,再加上自我主觀好惡的影響,因此經常對作品會有不經意的批評。創意工作者若無法自我調適,經常會陷入沮喪以及憤世嫉俗的情緒漩渦之中,久久不能自拔。
• 工作時間不規律:這領域許多工作者有的是工作時間極長,有的是利用閒暇時間兼差,因此經常熬夜或是睡過中午才起床的大有人在,這會造成身體「褪黑激素」分泌的失調,進而影響一個人的身心健康。
• 收入不穩定:除了在公司上班之外的創意工作者,大多收入不穩定。這種經濟上的壓力,多會造成心理的不安全感、生活水準欠佳,甚至夫妻爭吵的來源。這種情況又以藝人的例子最多。
為壓力找出口
有一位國內知名的電視製作人曾經說過:「要當一名藝術家之前,最好自己先是個有錢人」。這當然是一句開玩笑的風涼話,難道藝術與創意只允許有錢人能玩嗎?
那麼究竟該採取哪一種態度與做法,去面對創意工作領域中的種種壓力呢?我認為可以效法太極拳或是柔道兩種武術的精神。想像一下,如果你面對一個身高比你高 20 公分,體重比你重 40 公斤的對手想找你麻煩,你會如何自保呢?這兩種武術的起源以及招式雖然大異其趣,但是招招都是「借力使力」的妙招。

首先,壓力可以用一個公式來加以說明:
壓力  =  負擔  /  能力

一個人的負擔越大,或是能力越小,則感受到的壓力越大。因此創意工作者想要管好自己的壓力,不妨參考以下的做法:
• 減少不必要負擔:負擔分為合理的與不合理的兩種。合理的負擔當然不該逃避,但是不合理的負擔,也應該有勇氣 SAY NO ,例如下回有同事請你這位美編大師免費幫忙設計結婚喜帖,你就該委婉地介紹一兩家值得信任的印刷公司讓她參考。
• 提升核心能力:想要在這個行業出人頭地,除了需要一定程度的天賦條件外,後天技能的提升更是不可少。設計能力、溝通技巧、時尚敏感度、人脈關係 … 等,都需要有計畫地長期培養。抽空參加一些相關研習與聚會,可以讓你「能力」與「人脈」一石二鳥,又是一招「借力使力」的妙招。
「天才並非來自於完美,而是了解自己的限制」!想要成為一名傑出的藝術創意工作者,需要擁有許多相關的能力,因此需要投注更多時間與精力。如能逐步減少不合理的負擔,提升自己的優勢能力,就能在競爭激烈的這個行業獲得成就以及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