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恐龍 揚威三原則

上周看了一部探討職場的電影「大公司小老闆」(英文片名:In Good Company)。劇情描述一位年過50的廣告部門主管,擁有令人稱羨的美滿家庭與事業。有一天,他所屬的雜誌社被其他財團併購,自己不但被降職,取代他職位的新主管,年紀更只有他的一半。兩人年紀、經驗與價值觀的差距,不僅讓他們對於人生和事業有迥然不同的觀點,更直接影響公司團隊的運作。
撇開電影不談,跨國企業崛起、委外作業蔚為風潮,人口老化、少子化等人口結構的改變,使得30歲以下與50歲以上,這兩個價值觀不同的世代無可避免地撞擊。
30歲以下的菁英,挾帶著比上一代人更優越的學歷、國際觀與科技應用能力踏入職場,以較少的薪資,較佳的體力,較強的職涯續航力,無情地強取豪奪原本屬於50歲工作者的職位。對他們而言,「工作」是自我實現的一種手段,大於其他意義。
反觀50歲以上的資深工作者,經歷過完整的經濟成長曲線,「工作」對他們而言,具有多重意義。年輕時是養家糊口的工具,中年後是社會尊嚴的象徵,老年時成為自我肯定的來源。這一切彷彿都該照著軌道走,直到失業、優退、裁員的矛頭指向自己時,才恍然醒悟,自己竟成了職場的恐龍,面對無情的淘汰巨輪迎面襲來。
職場恐龍只有被淘汰的份嗎?只要把握三項原則,一樣能在職場上再度揚威。
<原則一>智慧加持,能伸能縮
資深工作者最大的價值在於,累積多年的職場及人生經驗,但工作繁重時,同事們需要的是能放下身段、挽起袖子一起把事情做好的工作夥伴,而不是一個保持距離、偶而提供建言的老長官。我並不是否定「智慧」的價值,而是強調「時機」的重要性。職場老將懂得如何適時伸縮,以便達成工作目標及凝聚團隊士氣,而不是倚老賣老才能成為老闆眼中最珍貴的人力資產。
<原則二>教學相長,樂當貴人
年輕上班族最討厭「與上司溝通困難」、「辦公室政治」、「總是一而再被叫去解決簡單的電腦問題」。其中兩件直接與年齡有關,或者以提供資深工作者一些省思,讓自己跟上時代的腳步,幫助後進,而不是終日計較。
<原則三>重新開始,永不嫌晚
也無法改變長江後浪推前浪的現實,但只要有重新開始的決心,也會有全新的面貌。試想當你50歲時,經驗、金錢、人脈全有了,不過體力稍遜些罷了,損失豈不是更大嗎?關鍵就在於「歸零」,重新開始,也可以有無限寬廣。
回頭來談上述電影,中文片名取的直接,卻犧牲了英文片名中company的雙關語涵義(既是「公司」,也是「夥伴」)。劇情最後的發展,讓我體認到「好的工作夥伴才能造就偉大的公司」
(Good company makes a great company)這個道理。【原載於2005-05-05 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