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計劃的退休生活 恐有「害」身心健康

文/聯合心理諮商所執行長 陳凱婷

58歲的吳小姐,兩年前從某公立大學退休,剛退休心情很愉悅,生活沒什麼壓力,身心健康也小幅提升。但因長期生活沒有目標和計劃,退休後不知自己要做什麼,因此患輕微憂鬱症,同時也被檢查出患有乳癌,最後尋求心理諮商與專業醫師協助。

根據英國「經濟事務研究所」(IEA)的研究發現,退休對身心健康有不利衝擊,無計畫的退休恐導致中長期「健康劇烈下滑」。研究顯示,剛開始退休時,因生活壓力減輕,健康狀況會小幅提升;但長期無計劃的退休生活,就會讓健康情況明顯下滑。研究也顯示,,退休會造成憂鬱症發生機率增加40%,身體疾病的風險也會提高60%。因此退休後的生活品質與健康維持,是我們在退休前須考量與規劃的重點,提供五個可以預防與降低退休後罹患身心疾病及提升生活品質的方式 。

1.定期做「志工」:
「助人可以讓你遠離憂鬱」,即將要退休或已退休的人士,建議可以花一點時間在你居住的社區詢問可以從事志工作的社福機構、醫院或其他需要協助的地方等。當我們在服務別人或幫助別人的時候,自己受益是最多的,例如可以進一步了解生命的意義,對自己增進信心及成就感、及感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2. 培養第二專長或興趣 :
退休的人可以學習第二專長,例如嘗試學習喜歡的語言,或與當初工作不同領域的專業或興趣,學插花、種菜、唱歌或跳舞等。曾經有位65歲男性電腦工程師,退休後在北部山區買了一塊農地種植蔬菜水果,收成時將這些蔬菜水果分享給親朋好友。當我們熱情投入有熱情的活動時,那種喜悅是和一般在工作職場上的心情是不一樣的。如此也正在善待我們的身心健康,可以讓我們遠離身心疾病。

3.  與親友定期聚會 :
退休後不妨定期安排與親朋好友相聚,可以約聚餐、下午茶或野餐,這可以增進親友之間彼此的關係。相聚時也不一定要吃吃喝喝,也可以相約做一些像運動、爬山等戶外活動,有助提升正向情緒及身心健康。

4. 養成「動」起來 :
退休後生活及財務壓力可能會減少許多,但要面對的壓力可能也會不同。建議將運動納入退休計劃裡,經常達到運動3-3-3原則,也就是每周三次,每次30分鐘,及心跳達到130下。規律的運動可以活化我們的大腦,也可以提升我們的認知功能及記憶力,同時預防失智與老化等。

5. 規畫旅行 :
退休後可安排每年多次短期或少次長期的旅遊計畫。有些人退休前一直不敢放長假,退休後建議可完成你之前想去的國家和景點,透過旅遊的心靈洗滌及和大自然的對話,體驗生命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