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結了婚,還是會寂寞?

諮詢/聯合心理諮商所  陳舒儀心理師

結婚不過兩、三年,卻覺得雙人床愈睡愈寬,寬到彷彿兩人之間隔了一座海……。
從最初的「有你的生活真美好」慢慢演變成「兩個人不等於我們」,為什麼婚姻會愈來愈空洞?究竟是怎麼?

結婚後的生活原本以為是甜蜜美滿,豈知在婚姻裡卻愈來愈感到空洞,聯合心理諮商所陳舒儀心理師指出:「在輔導的案例中,不僅女性、也有男性因為婚姻寂寞、感到挫折而來諮商。」陳舒儀解釋,這一位男性覺得自己每天睜開眼睛就是工作、賺錢、養家;下了班回到家就是陪小孩、陪太太,雖然也定期舉行家庭聚會或旅遊,家庭持續在運作,可是他仍感到空虛。因此在婚姻裡感受到寂寞不僅有女性,男性也會。

婚前浪漫驚喜V.S.婚後空洞無比?
然而,究竟是哪些原因令婚後的夫妻感到寂寞?陳舒儀認為:「對婚姻的期待與實際的落差。」在婚前談戀愛時,有很多的浪漫與激情,雙方也都會刻意營造驚喜。然而,進入婚姻後,面對的是現實的柴米油鹽醬醋茶、雙方如何合作運作一個家;倘若寶寶很快就報到了,兩人要面對更多的協調。現實生活除了忙家裡,還得忙工作,當雙方極大心力都耗在這些地方,反而是心靈交流或夫妻情趣很難抽出時間經營。時間久了,突然會覺得失落與空洞,覺得明明生活很忙碌,卻沒有為心靈帶來充實感。


造成婚姻裡寂寞的另一個很大原因,即是對於婚姻期待的落差。進入婚姻後,太太希望先生多關心、體貼自己,適度地給予自己溫暖的打氣或鼓勵;另一方面,先生會希望在一天忙碌工作後,下班回家能見到太太的微笑、或太太溫柔的問候……。可是,當這些期待一再落空,時間久了就會慢慢產生怨懟、憤怒、不滿、沮喪等,一旦這個情況不斷循環,久了也就讓這個關係浸泡在痛苦當中。

一味期待對方,讓自己動彈不得
單身的人羨慕已婚者的生活,覺得有伴總比一個人形影孤單來得好;可是,已婚者卻羨慕單身的自由,有時在婚姻裡,一加一不見得等於二。對此,陳舒儀解釋:「其實單身的寂寞與已婚的寂寞是有差異的。」


已婚者已經有一個對象,而且彼此的關係是已經設定好,不管彼此能否協調,就是要綁在一起。可是,當一直期待對方能體貼地關心、呵護自己,可是對方一直達不到自己的要求時,這份寂寞不僅折磨,也讓自己動彈不得。

然而單身者在這方面的自由度大很多。如果單身還沒有對象,很容易對他的對象投射美好的幻想;即使有男女朋友但還未結婚,在生活裡亦不會有經營一個家的束縛與綑綁,彼此仍可以擁有某個程度的空間與彈性,即便心裡感到寂寞,也可以有來自知心朋友的交流互動來填補。

造就寂寞的6元兇
除了對於婚姻的期待有落差,哪些亦會造就婚姻寂寞的元兇?陳舒儀指出:「踏入婚姻後雙方即要開始面對現實,並存在一些壓力。」她也歸納以下的壓力來源:
1金錢價值觀
這是最直接面對的。當兩人對於用錢、理財的方式不同,很容易為此起爭執。
2子女教養觀
教養孩子時,是否可以體罰?由誰來扮黑臉或扮白臉?是否要讓孩子念雙語幼稚園等。
3原先家庭的涉入
六、七年級生這一代,由於孩子生得少,所以長輩通常會關心與涉入蠻多的。儘管長輩不吝於提供資源,可是一旦他們涉入即會開始給予諸多意見,而且干涉會變成是多面向的,包括金錢、子女教養、家庭運作等。
4家務分工
雖然現在社會強調性別平等,可是到了現實的婚姻裡,會發現家務分工的責任很隱形地放在女性身上。然而,太太會認為自己在工作,為什麼很多家事落在自己身上?因此家務分工也經常是很大的議題。
5性生活
性生活幾乎是每對來諮商的夫妻都會提到。結婚後的生活壓力大,無法像男女朋友時那麼輕鬆愉快,甚至一方工作完回到家很累,無法滿足另外一方,所以性生活也是婚姻裡會遇到的考驗。
6成癮症
除了賭博、飲酒,現在又增加了線上遊戲、電動等網路成癮,也是現代婚姻常聽到的真實問題。像有些年輕夫妻回到家後各玩各的電腦,心靈交流的部分著實少了許多。

摘下期待的眼鏡,婚姻才真實
夫妻=知心朋友?
在婚姻裡,應該放下或釋懷什麼期待,讓兩人的步伐一致?陳舒儀指出,也許夫妻可以聊聊、探討這個話題:「夫妻是否等同於知心朋友。」很多情侶在婚前都會理想地認為夫妻最好是能夠心靈交流的知心朋友,但走入現實的婚姻後發現,要達到這個理想並不容易。


人之所以能夠與好朋友暢所欲言,是因為沒有住在同一個屋簷,不會有金錢或生活習慣等糾葛。可是夫妻不一樣,也許談到較為敏感的話題,各自的立場就會站出來說話,甚至引起爭論,而且,更多時候是藉題發揮來試探對方。陳舒儀坦言:「在輔導過這麼多對夫妻,夫妻真的要百分百的交心其實不容易。」


舉例來說,一對夫妻正收看的談話性節目正好談到「外遇」主題,當夫妻雙方針對這話題進行交流時,也許先生表達自己的意見後,可能讓太太覺得先生是不是認同外遇?或也想這麼做?


又或者太太跟先生討論想多拿一些零用錢給自己的父母,此時,先生也許會覺得那公婆是不是也需要呢?很多想法無法真實的分享與交流,甚至在討論時讓兩個人開始起了比較心態。


雖然陳舒儀心理師也曾遇過一些心態較為開放的夫妻,可以坦然地討論嫖妓、或是職場上有異性主動示好等敏感議題,但是多數夫妻還是比較難以做到客觀的心靈交流而沒有偏見或成見。多半是先生才開始說嫖妓的話題,太太就開始緊張是不是先生也想這麼做。


所以,不妨認清彼此的關係能否達到知心朋友的程度,畢竟在現實婚姻裡有時要達到這份理想是有難度。如果不行,自己亦要清楚心靈部分是否有知心朋友可以聊談、填補。

著重共同生活的聯結
當心靈的交流上僅能達到一定程度時,陳舒儀院長建議:「此時夫妻的相處要著重在共同生活的聯結,除了家庭、孩子以外,應培養共同興趣或嗜好。」像有些夫妻的共同生活可能會連結在宗教信仰、或兩個人一起當義工,兩人就有交流的話題、也能滿足另一個心靈層次。之所以去除家庭、孩子以外,夫妻兩人擁有其他面向的共同生活連結,是因為如果只有單純家裡的事或孩子的事在連結,久了雙方都會筋疲力竭。而且有時候會變成一種競爭或計較,例如一方做得多,另一方就做得少。

別忘記「情人」角色
除此,對於保持婚姻裡的親密感,陳舒儀提醒:「除了媳婦、女婿、爸爸、媽媽等角色,兩人別忘了在婚姻裡還有一個『情人角色』。」而這個「情人角色」是不應被忽略,反而是要多去著墨與重視。在諮商的過程,陳舒儀心理師發現很多太太當了媽媽後,無法讓自己放輕鬆。她曾遇過一對夫妻,因為丈夫外遇但他們想修復婚姻而來諮商。先生很想多與另一半相處、靠近另一半,希望兩人可以挪出一些時間安排小約會,像婚前一樣看電影、喝咖啡等,可是太太放不下孩子,她一直想將小孩納進兩人世界,即便有保母或祖父母能夠幫忙照顧。太太的舉動讓夫妻關係卡住,也讓「情人角色」的品質受到影響。

正視彼此的差異,用心經營感情
很多夫妻在婚姻發生問題或走到離婚,他們常以「個性不合」的原因來帶過。然而,在心理學上有一派觀點卻是強調,差異不見得會造成隔閡或分離。
陳舒儀指出:「主要在於是否願意正視並尊重兩個人的差異,不要企圖將對方改變得跟自己一樣。」以金錢的使用為例,先生也許不認同太太的消費習慣,但如果太太在合理的範圍內消費,或使用她自己的私房錢,先生不妨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尊重兩人今前使用的差異,退一步留一些彈性。

陪另一半去做他喜歡的事
除了尊重彼此的差異,在雙方情感的交流與提升婚姻品質方面,陳舒儀認為還有一點也很重要:「願意陪另一半去做他喜歡的事。」
有一對夫妻關係讓陳心理師的印象很深刻,剛結婚時,他們專注在工作、賺錢與養家。可是先生有一個嗜好,即是玩線上遊戲。他也曾邀請太太陪他玩,甚至坐在旁邊陪他玩一會兒,可是太太都不願意,後來先生在網路上認識網友,甚至發展出婚外情,先生承認自己的出軌是不對的,但也表達了內心想要太太陪伴的期待。


陳舒儀認為這個例子很值得去省思,當自己知道彼此有差異,是否願意偶爾妥協自己去陪伴對方做他喜歡的活動?是否願意各退一步來面對差異?畢竟,不可能兩個人一模一樣,更不可能各方面都配合得剛剛好。

學會照顧好自己的身心
維繫既有人際圈

除了婚姻,還可以如何充實生活、增加心靈的滿足感?陳舒儀院長表示,別因為結了婚就將既有的人際圈放掉,有時候夫妻可以一起參與聚會,如果無法一同出席,自己也可以繼續經營原來的社交活動。

累了就休息
另外,女性到了婚姻裡很容易不斷付出,所以要懂得照顧自己,陳院長也常鼓勵已婚女性要清楚自己的極限,如果真覺得自己累了,要為自己踩住煞車。其實,夫妻的感情不佳很容易影響孩子,尤其當母親情緒逐漸失控,開始不斷地嘮叨與抱怨。


有些已婚女性一直為家庭奉獻,覺得自己掏很多、心靈卻很空虛。於是她把期望放在孩子或先生身上,希望他們能夠回饋;然而這個回饋有時不見得能夠實現,也令她感到氣憤與不甘心。因此,女人要懂得照顧自己,如果覺得累了、疲倦了,有些事情可以適度放手、有些擔心可以先放下。陳舒儀院長表示:「甚至可以讓家人知道自己的累,若家人無法提供多一些關心或溫暖,自己也要能照顧自己、給予自己溫暖。」

生活裡的小確幸,幫自己充電
扮演多種角色的職業婦女,回到家得轉換成媳婦、妻子、或媽媽的角色,又是另一種壓力。所以在回到家之前,不妨去附近便利商店坐個15分鐘、休息一會兒、同時轉換心情;再回家繼續奮戰,煮飯、照顧小孩、老公等,陳舒儀指出:「既然知道自己的需要,不一定要枯等著別人給予。」


她認為這是女性很需要學習,自己尋求方法將自己照顧好。當自己照顧得好,也可以提供家庭較好的品質,因為情緒已經宣洩,有充電了,就能心平氣和回到家裡擔任自己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