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子閃婚的準父母,你準備好了?

對於奉子閃婚的新手爸媽,突然面對新的家庭、以及將出生的寶寶,得先做好什麼心理準備?

奉子成婚真的雙喜臨門?年輕小夫妻陷入柴米油鹽的生活……
 阿華與小麗是一對19、20歲的年輕情侶,因為意外有了寶寶而決定結婚。19、20歲的兩人既沒有經濟基礎也沒有房子,婚後夫妻倆先住公婆家。男生從學校畢業後等待當兵的日子,先在家裡幫父母做生意,而女生則是在家安心待產,剛開始在父母的羽翼下,小倆口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
 然而在寶寶出生後,他們得開始學習照顧孩子,每天眼睛睜開所面對的即是奶瓶、尿布、柴、米、油、鹽等。加上女生與公婆的相處存在著許多障礙,婆婆對於媳婦帶孩子的方式、打理家庭環境的習慣感到很不滿,也不客氣地嘮叨。一連串的不適應讓媳婦倍感壓力,於是她向老公吐苦水或抱怨。
 

可是,老公一回到家就斜躺在沙發上翹腳看電視,向他抱怨訴苦時,他總是不耐煩地說:「我在外面工作已經很辛苦,回家還要聽你抱怨……」甚至夫妻有一些言語相向、吵架爭執。這位痛苦的新手媽媽在完全沒有心理準備下,嫁進了這個家,可是連最親密的先生都無視她的痛苦,讓她起了離婚的念頭。可是正當她有這想法,意外的發現第二胎,也更加深她情緒低落,卡在中間的她,不想前進但也沒有退路,深深感到無望……。


不過,自從先生當完兵退伍後,也許是在軍隊中受過訓練,加上有養育的一個孩子的經驗,在面對第二個小孩時能完全融入、並願意協助。但其實在他認命的背後,也隱藏著一些無奈感……。


雙方對於未來不同調……
而另一個狀況則比較好。花花和男友小俊在夜店認識,小俊是吧檯調酒師,剛開始兩人過著甜蜜生活。可是想安定下來的花花有天對小俊說:「我覺得自己找到人生最重要的東西,就是你!我想跟你結婚、生小孩、全家人幸福的生活,你願意嗎?」可是小俊覺得自己還年輕、事業也還穩定,所以拒絕的花花的提議。
不過花花還是刻意讓自己懷孕了,但她沒有告訴小俊,她一個人搬到鄉下、生下了孩子。在她消失的這一年,小俊瘋狂找她找得幾乎快放棄。生完孩子的花花搬回了台北。有天,她抱著女兒走在路上巧遇小俊,小俊感到很訝異,急著關心她的生活種種,小俊看到小女生,問花花:「那是誰?該不會是妳的小孩吧?」花花回答「不是」後隨即離開。
回家後,小俊感到很奇怪,他覺得自己與這個小女孩有種說不上來的親近感……。一直希望與花花復合的小俊,去花花的家向她表白思念之情,花花在感動之餘終於坦開心胸地告訴他:「上次你看到的女孩真的是你女兒。」小俊聽聞後感到驚嚇,隨即轉身離開,讓花花再一次地以為小俊不想負責任。
一天早上,花花帶著女兒出門,發現小俊在門口,他慢慢地蹲在女兒面前,看著她、跟她說話……。花花第一次見到男人看見自己的骨肉,臉上盡是感動。這次,小俊對花花承諾:「我願意跟妳結婚、一起撫養我們的小孩。」

奉子成婚應考量的5面向
計畫內與計畫外,心情大不同
對於奉子成婚的心理準備,心理師解釋:「分為兩種情形:一種是已經有結婚計畫,卻不小心懷孕。另一種則是完全不在規劃之內,小孩意外報到。這兩種不同狀況,夫妻的心情迥然不同。」她分析,有計畫結婚而提早懷孕,這種心理準備只是將計畫往前調,要做的是加緊腳步去面對、迎接這件事的到來。
   

若因意外懷孕而必須結婚,事情不僅複雜,要考量的問題與面向也就更深層,包括:
1. 法律面:男女雙方是否成年。
2. 心靈面:兩個人的身心與互動是否契合?或僅是激情過後的後遺症?
3. 健康狀況:身心狀態適合成家嗎?例如:雙方身體是否健康?身體狀態是否能承受懷孕?是否有遺傳性疾病?
4. 經濟:兩人的經濟收入能否成家?
5. 實際生活面:只有一個人、兩個人、又多了一個人,實際生活會形成很大的不同。
   

婚後還沒有孩子,夫妻可以充分享受兩人世界,感受婚姻裡只有妳跟我的恩愛,一起吃飯、睡覺、看電視等。如果這些甜蜜還沒有盡情享受,突然增加一個人卡在夫妻中間,生活會變得不一樣。不僅要煩惱寶寶的養育、教育、飲食等問題,還得花一半以上的心力在孩子身上,一旦忽略了小孩、自己與夫妻間的需求,可能嚴重地影響家庭和諧。

面對結婚生子,先思考三個問題
 因此,不論是在計劃的時間點懷孕或意外懷孕,心理師提出幾個思考點:
1. 丈夫、妻子應有的角色跟責任。
2. 即將為人父或人母,當自己處在單身時,價值觀、信念、生活模式是什麼?未來,帶著單身的生活模式進入家庭,將帶來哪些好處或壞處?
3. 預測與初估未來的生活可能會有的狀況、可能會面臨卻不知道該怎麼處理的事件與處境,構想幾個完善SOP流程與計畫。
   

先設想會遇到的處境?有哪些處理方式?可能面臨哪些情緒?充分思考後,找時間與對方討論,畢竟這是一個承諾,也要讓對方知道,同時聆聽另外一半對自己所想到的、規劃的給與意見或看法,完整的溝通與核對彼此對於未來及孩子的想法與情緒,否則婚後還是可能產生許多衝突。再者,與對方討論也是學習經營一個家開始。

新手父母要做的八種心理準備
1有一個告別單身的心理儀式
此為心理準備很重要的一部分。可以選個時間舉辦姊妹聚會或兄弟喝酒儀式,向大家宣布「我要當爸爸了」或「我要結婚了」,這屬於外在的行為儀式。
而心理儀式,則是跟自己對話:「對於即將成為爸爸或媽媽,往後不能花太多時間在自己身上,因為要照顧孩子。所以自己要做哪些準備?怎麼做才是一個好爸爸或好媽媽的示範?是否應該戒掉單身時的不好的生活習慣……」


2將成為丈夫妻子、父母親、女婿媳婦的角色準備
心理師認為這必須靠夫妻倆的溝通,議題包括:未來生活的經濟、家事打理、工作安排、照顧父母、教養觀念等。
許多夫妻對於教養孩子的觀念不同,為此經常產生摩擦,甚至在孩子面前大吵。導致孩子接受錯誤訊息下,影響他的心理及未來發展。因此,事先的協調很重要。至於女婿跟媳婦的角色,像女性嫁到男方家,必須心理準備著去適應婆家文化。而女婿也是。不管女婿或媳婦,在籌備孕育生命、適應新生活的時間裡,必須溝通,幫助彼此家人去適應這個生活、接納彼此。


3彼此核對、溝通成家的定義
每個人對於家的定義不同,有人覺得家的意義在於每天全家人一起吃晚餐;或者家是避風港,情緒不好時家人會給自己一個擁抱。自己想完後,也跟對方談談這部分。


4討論照顧孩子的方式
剛出生的寶寶,晚上一定會吵鬧、或喝奶。夫妻如何輪流照顧孩子?孩子出生後,上班時間要給誰照顧?如何協調跟孩子的相處?都要事先規劃。


5雙方合作、調整經濟付出與家事照顧
有些男生或女生在婚後不願做家事,有可能是單身的生活習慣;或者他沒有心理準備,也許是因婚前家人照顧得很好。因此,家事的分配皆要真誠的攤開來談。


6未來生活、家庭關係與親子互動
當家事、經濟已經計劃好了,也溝通了身為父母與夫妻的責任,接著,即是將角色、互動方式結合成屬於自己的關係。例如:平常日一起吃晚餐、7~8點是親子時間。假日時,週六睡到自然醒、下午去公園走走;週日則去爺爺奶奶家等。彭心怡心理師表示:「先把家庭的互動方式畫出輪廓,同時照顧到爸爸、媽媽、孩子的三方關係,而不是每天將時間花在孩子身上、甚至夫妻的爭吵上。」


7個人在家庭的自主與獨處權利
結婚後很難有獨處時間,不過,倒不是完全沒有,例如:孩子睡覺時;或是請父母稍微照顧孩子。甚至工作時,可以為自己安排辦公室的下午茶時間;或下班回家的30分鐘,享受安靜獨處的自在。
另外,即使在家裡無法擁有獨立空間,但可以與先生討論自己能控制的。例如:廚房的清理、擺放。或是擅長居家環境布置,與先生討論後去進行擺設。當找到經營家庭關係或家庭環境的操控權,才會真正意識到自己是爸爸或媽媽,也較能融入家庭生活。


8婚姻不是解藥,也不是自己的全部
雖然奉子成婚讓人生的計畫提前,然而,有時必須拉回現實,也許自己準備好了,但對方不一定在準備好的路上。
因此,不要認為結婚了,對方應該成為這樣的角色,他必須盡到這些責任。畢竟婚姻是一個儀式,不要將婚姻壓在彼此身上,彭心怡心理師認為:「溝通時,不妨先卸下這些包袱,雙方真實、誠懇的去談。」

幸福婚姻的三種成分
幸福的婚姻生活必需具備三種成分:激情、親密、承諾,即是「愛情三角」,才是完滿的愛。
激情:想擁有、占有對方。
親密:兩人像朋友般的互動,例如:手牽手在公園散步。
承諾:許下一輩子的承諾。
   

跟另一半若只有激情與承諾,即是「空虛的愛」。亦即夫妻只有性關係,沒有像朋友般的互動,例如:手牽手走在路上。此類型像外籍配偶,男生娶外籍配偶是為了傳宗接代。 兩人有親密和激情,卻沒有承諾,是為「浪漫愛」。例如:先生要跟太太離婚,太太點頭答應;或者不在乎對方是否要跟自己在一起。擁有性行為卻不講承諾。夫妻有親密和承諾,缺乏激情,是為「友誼愛」。兩人可以手牽手去公園散步,可是對於發生親密關係卻感到困難。不妨藉此檢視在愛情婚姻裡是屬於友誼愛、空虛愛、還是浪漫愛?若發現有所缺乏,則試著去經營。例如:少了激情,在生活中要多營造浪漫;或是拋開煩瑣,夫妻一起出國,經歷一場甜蜜之旅,找回談戀愛的熱情。如果缺乏親密,夫妻找時間一起散散步;或兩人窩在沙發上聊聊最近發生的事、最近的心情。

隨時檢視自己在婚姻關係的角色
    另外,心理師也提供婚姻關係的角色,做為審視自己的參考,她表示:「關係中的角色可為3種:迫害者、犧牲者、拯救者。」


1迫害者(壓迫者)
經常貶低他人或責罰他人,對人的要求通常是以自己為標準,認為自己可以做到的,其他人也可以做得到,如果其他人無法到達他所界定的標準,則開始壓迫他人以滿足自己的期待。例如:經常對另一半說:「我早跟你說聽我的話沒錯,誰叫你不聽……」


2犧牲者
對他人的要求畢恭畢敬、百依百順,儘管處在劣勢並經常性的受到另一半的貶低與責罰,但內心的抱怨與不平卻是「他說的都是對的,我好佩服他,難怪我會一直做不好,我要聽他的話。」例如:太太省吃儉用買兩百元的衣服,把省下來的錢給先生去買好看的西裝,好讓先生在工作上受到賞識,自己辛苦一點不要緊。
還有一種犧牲者會對小孩抱怨:「要不是因為你,早跟你爸離婚了。」因為小孩犧牲自己、繼續維持婚姻。此為奉子成婚的常見情況,將夫妻感情不睦的錯怪在孩子身上。


3拯救者
一定有一個人扮演拯救者,而另一人就是需要被拯救。拯救者常常會發現自己和有著重大問題的人成為伴侶,例如酒癮、藥癮、賭博。他們享受被伴侶需要的感覺,在伴侶面對困難的起伏過程中,感受到自己存在感與價值。例如:「如果不是我,他早就餓死了」,認為只有自己才是救他的人。
   

基於上述婚姻關係的三種角色類型,心理師表示,若能時時檢視自己在婚姻關係中的角色,則可在夫妻互動時調整自己的言行態度,共創婚姻中夫妻之間互動的和諧與美好,而非壓抑或衝突相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