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聯合心理諮商所 鄔榮霖諮商心理師
仔細的聽著他的故事,是一段失去自我的感情,故事的開始,他說有一個喜歡的女孩子,喜歡這個女孩子很久了,覺得雙方應該是會有機會,但是最後卻是錯過了,女孩子交了一個男友。這個事件讓故事主角崩潰了,原來過去的他累積著許多這樣的經驗,很少哭的他,半夜開始會流眼淚,經常沒有食慾不吃東西,對於工作以及生活也失去了熱情,處在一個非常低落的狀態,只能用一種「癱」來形容。
第一次見到故事的主角,外表斯文樂觀的樣子,不太像是生病的樣子。開始談話的時候先問他的狀態,睡眠很淺不太容易入睡,睡著了之後容易驚醒,想到低潮的事情會讓他覺得非常的難過,即使是在講悲傷的故事時,還是強忍著情緒用理性的話一句一句的說出來,看得出來情緒上明顯的低落,典型的一種憂鬱的症狀。
他說他開始懷疑自己,他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做得不夠多,他希望可以做得更多,對方就會回心轉意。於是他壓抑住自己生氣、吃醋、嫉妒的情緒,讓自己變成一個渺小的人。只要是女方說的,他一定不管如何馬上都會答應,甚至為此辦了一隻手機,不管在何處隨時讓她可以找得到人。
從此養成了一個習慣,隨時隨地把手機開到最大聲,怕漏接她的任何電話,只因為這樣可以隨時陪在她身邊。後來似乎變成了一種強迫的行為,隨時非常神經質的去看手機有沒有她打來的電話或訊息,即使是在騎摩托車或睡覺,隨時懷疑有鈴聲或震動的時候,隨時提醒自己注意電話,已經變成強迫的反應。於是他一次又一次的陪伴的對方,卻是把自己的感情壓抑下來,也開始責怪自己做得不夠好。在這一段感情當中,他覺得付出了很多,不斷的為對方著想, 認為這是一個充滿「愛」的表現,但是痛苦的情緒常會在夢中溜出,陷在這樣的循環中卻也開始麻木這樣的付出。
在診療室中所採取的方法,是以正念的療法先去察覺自己的感覺、情緒、以及想法。正念療法是一種以以佛教正念為基礎的自我察覺,透過好奇不批判,溫柔的陪伴自己。診療室中輕輕的問他一句:「你覺得這樣的關係中,你愛你自己嗎?」。他突然楞了一下,先是點點頭後又搖搖頭,肢體動作的呈現已經告訴我答案,如果你愛你自己,你會怎麼做呢?他提到:「我應該多愛我自己一些,讓自己可以找回到我自己」。這些的理解並不是馬上就可以產生,而是讓個案可以去察覺生活當中的美好。
在付出感情的時候,我們會希望付出更多來得到對方的回應,但是當對方的反應不如我們預期的時候,我們希望可以喚得對方的注目,所以竭盡所能的付出更多,讓我們自己縮的很小很小,我們會去解釋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對方好。但是已經失去了自我的界線,在愛別人之前,我們已經失去了自我。
不愛自己的情況下,開始忽略自己的情緒、感覺、行為以及想法,我們只會去在意對方的一切,一切是以對方的想法來活出自己,當對方開心的時候我們跟著開心,當對方難過的時候我們比他更難過。逐漸的不知道如何要去愛自己,給自己滋養的力量,但卻是去抓取對方的感覺來滋養自己,已經逐漸忘記自己是誰了。
現在或曾經迷失在感情當中的我們,可以詢問自己,在關係中我所在意的是什麼呢?是犧牲自己來維持一段關係,還是健康平衡的發展呢?我們是否曾經害怕對方的離開,而委屈自己不斷的付出更多,來企圖證明我是可以很努力的愛著對方的呢?
如何讓自己在這樣的關係中解脫出來呢?人們常會有一種迷思是:「我只要全心全意的付出,對方就會跟我在一起」,會委屈自己付出所有的一切,只求對方跟你在一起。
可以提醒自己去思考另外一種的可能性:「那有沒有一種可能是你在付出愛情同時,也會重視到自己的需求呢?」只要委屈自己,就可以得到對方的愛,是這樣嗎?讓個案認識到,付出一切委屈自己,並不是可以控制對方來愛你,對方事實上也有自己可以選擇的權利。
在愛情當中,我們習慣向外看,看到對方是否愛我認同我,我們常會忽略了向內看,問一個最簡單的問題:「我們在關係當中,是否你掉入了失去愛自己的牢籠,是為全心全意的為對方付出,找不到自己在哪裡呢?」
若愛情的關係讓你感覺到苦惱,若感情讓你感覺到沮喪,試著讓自己休息片刻,靜下來找到你自己,回到自己身上愛的源頭,重新的從疼愛你自己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