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小孩是工作「愛怕」族嗎?

Q:我是一個憂心的母親。我本身已經從工作崗位上退休,但是我的獨子今年已經25歲,退伍至今已經四年,卻仍未有一份穩定的正職工作。為了這件事,我們母子不知發生了多少次衝突。身為母親,我只有一個平凡的願望,就是我的兒子能夠振作起來,找到一份正當的工作,踏實地朝自食其力的目標努力。難道這樣的願望太奢侈了嗎?


A:您所面對的情況,其實正是許多您這一輩的父母,所正共同經歷的社會現象。越來越多這樣的例子,不僅發生在台灣的家庭中,也發生在日本、美國及歐洲的許多家庭。發現那邊許多國家正面臨嚴重的青年失業現象。當地的人稱這群25到35歲的族群為「愛怕族」(IPOD Generation)。這裡所稱的IPOD,並不是最近暢銷熱賣的電子產品,而是像您兒子這一代年輕人,所正經歷的「不安全」(Insecure)、「高壓力」(Pressured)、「高賦稅」(Over-Taxed)以及「高負債」(Debt-Ridden)幾個現象的縮寫。這正反映國內目前許多青年,存在著對工作又「愛」又「怕」的矛盾情結。


父母面對家中的下一代對於工作似乎缺乏上一代人的熱誠與重視,往往感到難以理解。彼此溝通的結果,經常以不歡而散收場。面對這樣的問題,父母及週遭的親友難道完全束手無策嗎?這倒不見得。


一、提供正面學習典範

這一代年輕人,接觸的多是虛擬的網路世界,較缺乏上一代人實體的人際網路經驗,因此人際方面的支持系統顯得異常脆弱。再加上部分媒體過度渲染急功近利的價值觀,容易造成「愛怕族」對工作產生眼高手低的心態。此時不妨從親朋好友中,安排一腳踏實地且樂於助人之人,作為親近、模仿的對象。


二、建立合理實際期待
在幫助家中小孩踏出職涯的第一步時,家長應了解目前高度競爭的就業市場,極不容易覓得人人稱羨的職務。因此不妨將標準放寬一些,可試著接受人力派遣或兼職等工作機會。畢竟目前有許多企業,為了節省人力成本,選擇以上的求才管道。等到跨進公司這道門之後,是不是「人才」,就得看自己的工作表現囉。


三、過程跟結果同樣重要
求職的過程本身就具有很高的價值,它可以幫助求職者了解這家企業的背景、面試的技巧、薪資福利的標準…等等。因此如果安排好幾家公司要面談,我的建議是把自己覺得機會最渺茫的面談排在前面,讓自己有充分「練功」的機會。而父母也應該多關心每次面試的「過程」勝過「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