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生氣的技術 告別抓狂一族

明明不想生氣,卻還是發怒了!你是否也常如此,卻有不知道怎麼改掉自己的壞脾氣,總是活在發怒後的懊悔中…

只要是人,難免都會生氣。生氣的後遺症超乎想像,因此改掉壞脾氣,不為小事抓狂,一直是上班族的「顯學」,有關情緒管理、怒氣管理、不生氣技術的書籍,也多到不可記數。

大事想得開,小事不生氣

作家吳淡如身為公眾人物,經常被迫面對八卦新聞或毒蛇批評,自然要有高人一等的情緒管理能力。她在《不生氣的技術》書中提到,「遇到大事情要想得開,碰到小事情時,就懂得不生氣的技術。」若生氣真的無可避免,也不要生「不健康的氣」,而要生能增進溝通、導致正向結果的「健康的氣」。

很多人生氣是因為覺得「被攻擊」或「問題無法解決」,於是用生氣表達不滿。其實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不一定非得生氣。而所謂情緒管理,也不是非要做到「完全不生氣」的程度。諮商心理師鄔榮霖強調,情緒都需要出口,情緒管理的重點不在於壓抑或克制情緒,而是學習「和情緒共處」,「有時候接納自己生氣,也是必要的。」

以下幾個鍛鍊情緒管理力的行動方案,跟著做,你也能脫離「抓狂一族」。

情緒爆發前,自問3件事
吳淡如建議,在怒氣爆發前先自問3個問題:「氣什麼」、「值得嗎」、「有沒有更好的方法」。通常問完這3個問題,應該就已經度過最致命的「一時之怒」的關鍵時刻,接著專注於解決問題就好。如果非得生氣,也要掌握3個要點:用適當方法發脾氣、在適當時間內把脾氣發完、用適當的話來表達生氣。

轉移怒氣,不隨之起舞

鄔榮霖心理師認為,遇到不愉快的情緒況,或面對正在氣頭上的人,應對策略就是「不要隨之起舞」、「不要同步化」,以免捲進負面情緒漩渦。當你察覺情緒快到臨界點時,不妨離開現場,去茶水間倒個茶,或到室外透透氣。

曾經有人問道:跟人吵架生氣後,接下來做什麼最容易消氣?1練空手道劈木頭、2配眼鏡、3跟別人訴苦。結果正確答案是2,做「不相關的事」比較容易轉移怒氣。

別太執著!神經大條一點

個性太敏感的人,因為容易不安,也比一般人容易生氣。不妨學習「神經大條一點」,偶而隨遇而安,不要把自己硬塞進理想框架。善於整理情緒的人,懂得分辨「需要的情緒」與「不必要的情緒」,不會浪費心力去生無謂的氣。

倒掉生活的壓力垃圾

鄔榮霖心理師認為,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包括健康飲食、固定運動、充足睡眠,對情緒管理都有助益。尤其運動時會產生多巴胺,讓人感覺心情愉快。他也推薦靜坐冥想,藉此過程「倒掉腦中的壓力垃圾」,重新掌握自己的心念,降低腦中的雜波,讓心情平靜。國內外很多知名企業家或領導人,都有靜坐冥想的習慣,這幾年日本上班族也興起這項新生活運動。

除了從生活習慣開始,培養正面能量,鄔榮霖也建議,不妨在日常生活中,製造一點「生活小確幸」,例如找一個喜歡的咖啡館,心情煩悶時就去喝杯飲料、看點書,只要心情愉快,看事情就不會這麼表面,也不會動不動就生氣。

當事情發展不如預期,人就容易生氣。鄔榮霖說,生這種氣,是因為我們只用「自己的標準」去要求或看待事情,但事情不是只有一套標準,不妨學習去欣賞世界上的不同標準。鄔榮霖認為,很多生氣都是因為「太執著」,若能培養同理心、慈悲心,可以降低生氣頻率。

(資料來源:Career 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