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諮商大揭密

只要關於小寶貝成長、學習的問題,媽咪們無不使出全力,尋求專業協助,可是,如果是婚姻出狀況了呢?是不是習慣把親朋好友通通抓進來,以為只要將情緒抒發,問題也會跟著解決了?但是,情況似乎變得越來越複雜?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婚姻諮商,能給妳什麼幫助吧!

婚姻生病,也要看醫生?
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副教授及所長楊明磊表示,婚姻諮商的概念是從西方的傳教士出來的,因為在過去西方世界的文化,兩個人若要結婚,必須經過神父的祝福,因此,神父是最有機會跟配偶接觸、談話的,包括從結婚前,甚至到婚後各類生兒育女等問題,都會找神父做諮商。

聯合心理諮商所心理師指出,婚姻諮商屬於對家庭做系統性的研究,尤其到了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的四十年期間(1880-1920),工業化及都市化的結果使美國的貧窮問題嚴重,離婚率攀升,家庭的維繫日益困難。許多社會改革者認為家庭在當時的環境下是個相當脆弱的體系,必須要被保護、治療,使其得以延續。

婚姻諮商的迷思
Q:我有可以傾吐心事的好姊妹,為什麼要去找婚姻諮商的心理師?
心理師認為自助性團體固然是好的行動,但是要看該團體的成員與性質為何。如果僅是情緒宣洩,或是彼此抱怨婚姻家庭生活的不滿,可能「短期」可以獲得社會性的支持,以及心理上的抒解,但是,實質家庭或婚姻問題是不會有改變的。

專業婚姻諮商,會避免「雙重關係」
國立台南大學諮商輔導系助理教授李岳庭指出,嚴格說起來,甚至找「朋友的朋友」作諮商,都必須在特殊的狀況下才會被考慮,而且進行前,必須提前告知個案有關雙重關係的情況後才會進行。

Q:不願意跟任何人說婚姻問題,找自助性質書籍看?
心理師指出,書籍的部分,比較是間接的自我成長,效果上或許可達到一些提醒,但是,文字上的理解以及對照自己的婚姻家庭生活,不免容易有些投射與錯誤的解讀。因此,她建議,最好的方式是「雙管齊下」,透過與專業晤談,並搭配書目治療。

其它對婚姻諮商的迷思:
(1)家醜不可外揚,怕別人笑話或是評價。
(2)我沒問題,是他的問題。
(3)自己的事自己解決、且時間可沖淡一切,局外人解決不了。

心理師不等於「和事佬」
心理師談到,諮商的步驟程序方面,依照不同的個案狀況而定。心理師會先評估夫妻之間的問題,再決定分開諮商或一起諮商。但是不管一起還是分開,都必須先與個案們一起討論,經過他們的同意。
若決定要個別分開諮商晤談,心理師本身通常不會與太太晤談後,又與先生晤談,她的作法是較傾向請先生或太太和另一位心理師談。這麼做,是因為避免心理師本身落入「和事佬」或「三角關係」的角色,甚至有時會讓個案感到不信任,或不敢說出自己真正想說的(因為擔心心理師與伴侶諮商時,會跟伴侶說出自己曾說過的內容。)

Q先生不肯跟我去一起去諮商?
李岳庭老師指出,專業諮商師的訓練,並不是去「說服」別人,諮商師沒有辦法讓沒意願的人被說服成有意願,更不會教導太太去「說服」先生。

婚姻諮商VS個人諮商 心理師能力與訓練不同
李岳庭老師表示,同時有兩個人在心理師面前時,心理師必須具備與兩位當事人互動的能力,個別諮商是一對一的對答,但是,婚姻諮商,心理師要有能力問一方問題,而不會忽略另一方;在與一方互動時,同時也能讓另一方投入晤談中,否則可能出現一方在回答,而另一方可能會認為,心理師現在並不是問自己,那是對方的要去回答的,而心不在焉。

此外,如果是個人諮商,心理師需要觀察眼前個案,但是,在婚姻諮商中,心理師不但要觀察先生、觀察太太,還必須觀察他們之間的互動情況。至於時間方面,在臺灣一般而言,個別諮商的時間大約是一次50分鐘,婚姻諮商則是一次1個小時半。

Q如果婚姻有了狀況,可以選擇不做婚姻諮商,做個人諮商嗎?
心理師表示,基本上是可以的,但是療效仍是要看家庭文化與限制而論,若將整個家庭比喻為「系統」,個人就有如螺絲釘,一顆鬆動了,整個系統都有可能被改變,只是會需要花較長的時間去釐清問題。《激情向左,愛情向右,幸福婚姻99招》一書提到,個別諮商不見得能帶回你對丈夫的愛,但是治療師可以協助你整理情緒,認清事實,幫助你找出與丈夫討論的洽當方式,讓妳逐漸產生力量,作真正想做的決定,不論是離開或是重燃你對先生的愛。

資料來源:【BabyLife育兒生活】2012年12月號。